美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?留学美国热门专业推荐
2019-06-26
更新时间:2024-04-30 09:58作者:佚名
◆◆◆
文|周公子
01
唐元和四年(809年)春。
31岁的元稹任监察御史,奉命出使东川。 途经凉州,夜宿汉川站。 梦见与好友白居易、李飘之游曲江、慈恩寺,玩了一夜。 直至天亮,亭官唤马备,梦才告终。
元稹醒来后,为此写了一首诗寄往长安:
凉州梦
孟君绕曲江头,还参观了慈恩大院。
亭官让人列队撤马,赫然发现自己已到了古凉州。
当日,千里之外的长安。
慈恩塔下,杨柳垂金丝,曲江池边,桃吐红云,踏青的人们络绎不绝。
白居易与弟弟白行健、好友李飘之跟随众人游河,爬上一座城楼,然后到附近的一家饭馆,交换酒杯,闲聊起来。
突然,白居易无缘无故地不再说话了。 他愣了一下,起身往柜台走去。 他拿起店里油腻腻的记账笔,对着墙壁挥舞道:
与李十一醉酒回忆
花开时醉,破春愁。 他们喝醉了,就折断花枝,制成酒片。
突然想起老朋友田忌,打算今天去凉州。
然后他站了起来,手里拿着笔,自言自语道:
毕竟今天卫志应该就到凉州了吧?
半个月后,白居易收到了元稹的来信。 当他看到付款日期时,大腿都肿了:
天哪,怎么会有这么巧合? !
白行健侧眸,抿唇道:
啧啧,这心灵感应,你们两个是兄弟啊!
02
说起来,也难怪白行健羡慕不已。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呢?
在相隔异地、无法实时沟通的古代,两个人对彼此的牵挂和想象同时达到了100%的重叠:人物、地点、事件都在其中。完美的和谐。
即便是千年之后,围观的人们仍然忍不住问道:
哎呀,这两兄弟得有多好,才能如此亲密? !
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得从贞元十九年(803年)说起。
今年,31岁的白居易和24岁的元稹一起考上了公务员,一起当上了书记和省委书记。 两人一拍即合,惺惺相惜,关系如漆如胶。 办公室恋情,哦不,是友谊。
用老白的话说,在做学校文员的三年里,两兄弟是:
一个是同心的朋友,一个是知心的朋友。
花下鞍马,雪中一杯酒。
月有许多共赏,无杯可共捧。
我们已经分开多久了,哪里没有在一起过?
啧啧,你看,三年来,两个人形影不离,形影不离,十分浪漫。
我们对此无能为力。 两兄弟在各方面都很相似。
论才艺,白居易有当时京城风靡一时的名篇《李梨园长草,荣光年年凋零》,元稹则有家喻户晓的传奇小说《莺莺传》。 ”。
关于气质,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:
我曾经做过一根秋竹竿,它比你的孤单、笔直。
元稹这样评价白居易:
我对你的爱像头发一样直,不要错过世界上的人。
说明两个人的性格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 他们都是正直的青年男子,憎恶邪恶,不善于阿谀奉承。
此外,兄弟二人出身卑微,早年经历过磨难。 由于种种无法避免的困难,两人都辜负了自己的初恋,一个好女孩。 再加上共同的文学观点(后来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),两人的仕途一模一样。 态度(在法庭上,面对权贵,两兄弟各显强硬),导致两人每次见面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心里呐喊:
尼玛,这不就是另一个我吗?
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曾说过: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。
于是,深感“钱财易得,良友难寻”的两人,时常赋诗互诉衷肠:
我从为官到长安已经七年了。
他唯一得到的就是元君,一个懂得刁难的人。
……
不为同级,不为同官职。
当它们结合在方寸之内时,心本无异端。
——白居易《赠元稹》
记得镇远那年,我第一次来到典学部。
其身与名同日赐,其意一言可知。
心身不分离,身心不羁。
——白居易《代书诗百韵》
看完之后,先别急着批评老白的诗恶心,因为元稹的诗更好。
担任校书三年后,白居易离开京城,异地当县尉。 元稹悲痛欲绝,日夜思索:
我们曾经是云翔的恋人,三年不曾分离。
我们突然失去了彼此,我们日夜都在梦见对方。
……
官家事都克制,可望平安和谐。
愿云雨与天相会。
——《奖励乐天》
啧啧啧,连“祝云雨逢天”这几个字。
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,谁不会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呢? 抄下来写给男神女神们,毫无违和感!
别以为这是袁同学一激动,胡言乱语。 这种“很像爱情”的迷惑行为,这两位先生相识三十多年来,时不时就会进行一次。
03
以元稹出使东川的开始为例。 一路上,袁同学都在想着老白。 即使看到一朵鲜红的花,他也忍不住写诗告诉他:
绛山树明云明,路途遥远,无从采摘寄送。
大如牡丹,浅看如石榴裙。
走了没多久,我就发现了一些浅色的花朵,还等什么呢? 继续告诉我亲爱的老白!
以前我已经讲过深桃色,香君也讲过浅红色。
落叶浅浅的花朵是什么样子? 她化着淡妆,穿着绿色裙子。
大家看看,这样的造型是不是很像热恋中的情侣呢? 如果你发现什么好东西,请尽快与大家分享。
元稹这么粘,白居易自然也不落下:
江楼月
嘉陵江蜿蜒流过江池,明月虽离人。
一日夜里,我们默默相忆,不知两地是阴天还是晴天。
没想到,夜里在河边怀上了我,当时我正在池边看着你。
今天我们一起倾诉,一起遗憾。 不解情怀,先寄诗。
明月之夜,清光照人,白居易在曲江池边仰望明月,苦思元稹,坚信对方一定也站在嘉陵江畔。想他。
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后一句话。 白居易猜测,当他和元稹看到对方的诗时,一定会同时悔恨和叹息:
哎呀! 原来哥哥也在想着我。 如果我知道的话,我就不会保留了。 我应该早点寄一首诗来表达我的爱。
你看,本来是两个成年男人之间正直坦诚的友情,突然被两位演员诠释成了翻来覆去、欲罢不能的爱情本质。
这真的不是我的错。 不信的话,我们来看一个更明显的例子。
据说,元稹在东川思念白居易的同时,终于抽出时间思念妻子韦丛,并为她写了一首诗:
东川使者及望邑楼
不幸的是,现在是3月30日,我遗憾地看着河边的驿站。
没想到孟光今天说的是,春天不过去就不会再来了。
好吧,虽然没有我写给哥哥的那么生动有趣,但还是让我想起了我的妻子。
结果这件事莫名其妙的被白居易知道了,然后惊天大计就来了。 他二话不说,替卫丛写了一首诗:
望邑台
静安家里,窗柳当窗台,驿台前的地上鲜花盛开。
两地春光同日尽,居民思客思家。
如果我是卫丛,我就得去白居易家破门而入:
我丈夫给我写情诗,你到底怎么了,你认为我会死吗? !
卫琮在世时,白居易就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越权,等他不在了,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了。
这不,元稹刚刚给卫丛写了一首纪念诗:
表达悲伤的三首诗·第一部分
谢先生年纪最小,又受女孩宠爱,于是娶了钱楼,是个乖孩子。
我无衣寻一袋西瓜,他却卖酒拔金钗。
野菜增添了饭菜,甜甜的三叶草生长起来,落叶为古槐增添了燃料。
今日俸禄过十万,进贡皇上,复营。
白居易站了起来,卫丛立刻起身开始赋诗:
感谢父亲对女儿的慈悲
与梁红结婚六七年,她沉迷于读书喝酒,每天都睡得香甜。
荒凉的春天花园里,只长着小草,晨树在积雪的重压下没有一丝炊烟。
因身体疾病和忧虑,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,但她的家庭贫穷,她忘记了做一个好丈夫。
谁曾想,丰厚的工资如今已无用武之地,将纸钱吹进秋风里也白费了。
你看,元稹夸赞亡妻贤惠,却见他没有衣服穿,急忙翻箱柜; 听说他要喝酒,二话不说就拿着金钗去换钱。 白居易听了卫丛的语气顿时变得谦虚起来:
哎呀,我每天都喜欢看书、喝酒、睡觉。 我既不在院子里拔草,也不做饭。 我的家庭非常贫困。 我真是一个有德行的人。 别伤心...
啧啧,你能惹韦聪生气吗?
加油,你们两个是真爱。 我可以让座吗? !
白居易打着卫丛的旗号,毫无界限感地向老白表达爱意,而元稹却公然调侃老白。
灯下美人醉,从左向右横流。
王、孙醉倒在床上,绮罗倒睡。
你现在却想劝我喝醉。 你对劝我喝醉感觉如何?
——《赏乐天劝醉》
这首诗的意思是:王孙醉美人想做什么,谁都知道; 当你让我喝醉的时候你想做什么?
啧啧,你我互相殴打到我受不了了。
所以,你有没有发现,这两个人的相互了解程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,那就是:如果元白是异性,其他人就根本没有机会。
(围观者:如果关系好的话,没必要伤害香菱和盈盈!)
04
良好的友谊当然不仅仅是调情。
公元806年,因学堂秘书一职过于闲散,又无太多政事,两人双双辞职,躲入华阳寺隔离读书,专心准备皇帝主持的科举考试。
期间,两兄弟互相讨论,反复讨论,甚至还根据热点话题进行了预测。 随后,他们交换了答卷并互相点评。 当出现分歧时,他们常常争论不休,直到一方完全说服另一方。
一个月后,两位尖子生再次登顶学业排行榜,元稹第一,白居易第四。
不仅仕途齐头并进,二人还与另一好友李绅组成文学团体,掀起了“文章合时宜,歌赋诗”的新乐府运动。一起适应事件。” 他们批判了当前的弊端,反思了民生,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他们除了一起乘风破浪、共同成长之外,还能在人生低谷时同甘共苦、相互扶持。
元和元年,元稹的母亲去世。 她已经三年没有收入了,生活极其困难。 白居易给元母写了奏章,给元稹家送去食物和饮料望驿台 白居易,悉心照顾好兄弟。
报恩以回报。 后来,白居易的母亲去世了,元稹也不得不这样做:
我要写姨妈的追悼词! 哥哥这三年的生活费我来承担!
母亲去世期间,白居易贫困多病,许多朋友也失踪了。 只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元稹时不时地写来关心和鼓励的信。 他还叮嘱老白要心胸开阔,思路开阔,还嘱咐他要好好吃饭,保重身体:
我担心自己又穷又病,所以才写信给你劝告。
上路忧愁少,下路粮多。
当时元稹被贬江陵,处境十分凄凉,但他却常常挤出俸禄养活白居易:
怜你贬官,家境贫寒。
送了三件粮食和衣物,结余二十万元。
这是贪吃穿衣吗? 我感受到了你的深情!
想我嘴里的食物,分享你身上的温暖。
你看,他三年来资助白居易一共20万元。
这是什么概念?
他们在京城担任学校秘书时,月薪为一万六千到七万元。 也就是说,二十万,相当于一个学校秘书一年不吃不喝的工资。
可以说,即使是兄妹也未必能够达到如此深的爱情。
于是白居易感慨万千:
不是因为久病,不是因为长寿。
一生如何知道亲友之爱的深浅?
是啊,如果你没有遇到困难,你怎么知道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呢?
除了在家庭变故时互相支持,在仕途的坎坷中,他们也时刻关心着对方。
例如,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时,因直言不讳地议事,弹劾权臣而遭受很大挫折:
出差回京途中,遭到宦官势力的故意报复,被打得头破血流。
这件事明显是宦官有错,元稹却被冤贬江陵。
这件事一出,白居易当场勃然大怒。 他不顾得罪宦官和藩镇的巨大风险,赶紧为好朋友写了一份辩护书,直接与唐宪宗对峙。 元稹不宜大肆贬谪,原因有三:
如果贬了元稹,文武朝代无人敢为皇帝执法、惩恶除恶!
如果将元稹贬下,被太监欺负的人就不敢再说什么了。 恶人只会越来越嚣张!
如果贬了元稹的官职,以后当地藩镇有任何变动,就没有人会为唐朝出头了!
虽然最终没能改变圣命,但对于元稹来说,友情是无价的。
说起来,两人真是好朋友。 白居易后来因越权进谏,被贬为江州司马。 当时,元稹在通州,病重。 他正准备安排他的葬礼。 但当他听到朋友被降职的消息时,猛地坐了起来,又生气了:
温乐天授江州司马
灯坏了,没有火焰和阴影。 今天晚上听说你被贬到九江了。
我病得快要死了,惊坐起来,黑风把雨吹进冰冷的窗子里。
洪迈的《容斋随笔》评价这首诗:笑之怒胜于裂眦,长歌之哀胜于哀。
这是真实的!
05
人生很长,情况也不同。 随着时间的流逝,关系会淡化,朋友也会消失。
但元稹和白居易就不一样了。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,每天都会牵手,分开的时候,他们会用诗歌表达爱意。 即使我们聚少离多,我们的友谊却丝毫没有减少。
两人在异地做官时,每次都深深相爱,无法分离。 比如元和元年,元稹被贬为河南校尉,白居易感到无比孤独:
我们彼此很了解,但我们又彼此不同。
我们一起去坐下来感受一下长安的空旷吧。
——《告别元朝九皇后思》
你看,元稹离开了,对于白居易来说,整个长安城都空了。
元和十年,元稹被贬通州,白居易的心再次碎成了碎片:
醉后送元酒
在蒲池村匆匆告别,却又回首澧水桥。
当我走到城门时,我从余味中醒来,感受到了一切沉重的离别和仇恨。
在去外地做官的路上,每到一个驿站,下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着墙和柱子转一圈,寻找彼此的诗词。 比如白居易被贬江州时:
兰桥车站邂逅元朝九首诗
兰桥春雪归时,我乘秦岭秋风而去。
每次到了驿馆,我都会下马,绕着墙柱走去,寻找你的诗。
哎呀,好一个“绕墙绕柱走”的画面,简直要从屏幕里溢出来了。 我要找的不是元稹的诗,分明是对方的同情之心!
元稹在去通州的路上也做了同样的事。 他处处关注白居易的诗:
参见乐天诗
到了通州,天天都是太平,江关也没有人印泥。
忽然,向断檐漏水望去,只见柱子中央刻着君的诗。
当他们身处困境时,常常靠读对方的诗来获得安慰,缓解痛苦。 比如,白居易在去江州的路上,捕捉到元稹的诗,读了一夜:
船上读圆九诗
把你的诗卷起来,在灯前读。 诗已尽,灯已尽,天仍是暗的。
我的眼睛很痛,我关了灯,仍然坐在黑暗中,风吹着波浪和船的声音。
元稹也不例外。 如果你读我的诗,那么我就简单地抄写你的诗:
朗州开元寺壁上题乐天诗
当我想起你时,我不知道如何写一首关于你的诗,并写出数千行关于你在向谁说话的诗。
碑文刻于郎州东寺壁上。 你什么时候知道是时候来看你了?
分居两地,公务之余,两人都很想念朋友。 元稹对老白的思念是这样的:
黄昏时远方想你,想你瘦如瘦身。
——《送乐天》
我宁愿早上不吃饭,我想每天都能见到你。
——《奖励乐天去江州途中看邮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