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手机版

个人成长与英语学习:诚实面对自己,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

更新时间:2024-06-01 06:03作者:佚名

让我们谈论个人成长和英语学习,说出真相和心里话。

1. 诚实意味着接受不完美

学习能力和水平差一点没关系,早起的鸟儿有虫吃,勤奋可以弥补笨拙,每个人在学习时都有无限的潜力。

我怕的是他每天胡思乱想,做事不踏实。不管我怎么劝他,怎么诉诸情感,他到最后都不听。我觉得这是对自己不诚实,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,不断用借口和自恋构建自己的世界,没有逻辑,只有固执。

如果你认为自己很完美,很久没有犯过错误,没有觉得自己很笨,没有读过书向作者学习,没有和人交谈向别人学习,那么很可能你不是开悟了,而是无知而傲慢,没有人愿意关注你。当有人想给你反馈时,你可能会在心里叹息,“你就是这样的。”

2. 人们常说的“原生家庭”

我讨厌“原生家庭”这个词。它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学好英语,只是一个概念而已。我讨厌的是,在大多数出现这个词的语境中,它都表明过去对现在有着巨大的影响;现在无法改变,只能这样。

过去必定会对现在产生影响,就像我昨天熬夜了,今天心情很不好。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,每个人的基础都不一样,但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些差异。至此,我相信,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,才能承受任何痛苦。

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太大,我也没有能力去深入讨论,我想说的是,我们在使用原生家庭这个词语的时候,不能遵循惯性,而应该用更具体的描述。

归根结底,你心中还有哪些未解开的结?哪些事情现在仍影响着你,让你感到不舒服?找到它们并面对它们,不要只是用“这都是因为你的原生家庭”来打发它们。

3. 我们都是人

我发现有些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,都会加上“只是一个普通人”,比如“我只是一个爱学英语的普通人”、“我是一个喜欢看美剧的普通人”。

这句话很有意思,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强调普通人的身份?是不是跟“我的是穷人”一样?

以我现在的理解,我觉得大家都比较普通,可能只是在某个领域比较有经验,有成就,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普通人。

当我们能接受每个人都是普通人的时候,每个人的独特性就会显现出来。平凡,也是不同色彩的烟花。另外,说自己是普通人,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。给自己贴上标签后,可以为自己正名,避免反馈。

如果你经常说这句话,我觉得你可以做个小实验,试着把“普通人”换成“人”,或者换成更具体的身份(比如你的职业),也许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用语习惯,就能给自己更多鼓励的暗示。

或者换个角度想一想:当你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,你会要求他如何回应?是要求他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,还是提醒他,他也是个普通人?

最好是坦率地介绍自己,至于你有多普通,多穷,说几句话对方就知道了。

4. 学好英语的答案在哪里?

我越来越觉得,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根本,不在于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,而在于内心的恶魔、心理、认知偏差。答案或许更多地在于心理学、运动、冥想、文学、音乐、即兴创作、幽默感。

比如黄熙在他的新书《有根》中说道:

上图来自黄熙新书《你死了》。这段经历是否很尴尬?但这就是语言学习的日常。把这份尴尬当成一段经历、一个故事来讲,尴尬在欢笑中成为一种动力,让我们甚至期待犯错,期待分享不完美的快乐。

总结来说,语言学习是认识自我、修正自我、创造自我的机会,学习的动力也来自于人际沟通和人格塑造,我们可能不是怕英语,或者懒得做这做那,而是怕自己。

在此推荐一个中文播客:Steve Says。你可以关注微博/公众号“”收听,里面有详细的讲解。

强烈推荐149期,Steve根据心理学和个人学习经验,分享了10条学习英语的秘诀,相信对你会很有启发:

最后,引用查理·卓别林的一句话:

把语言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修炼,用它来看待自己,创造自己的小宇宙。

您可能还想阅读:

·

·

·